節能減碳新路徑──LEED與ESG的完美結合

在現今的商業世界中,ESG的浪潮可謂席捲全球,結合近年來社會、經濟與環境公衛的轉變加劇了人們對 ESG 的興趣,不只是國家政府推動減碳、淨零等政策,各大機構衍生出各式產品、投資工具、績效指標,ESG(即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 與 治理Governance)已然成為評估企業風險管理與其價值的主要架構之一,持續成長的綠建築項目也因此更備受關注。

綠建築與ESG

根據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主辦的全球建築聯盟(Global Alliance for Buildings and Construction)所發布的之《 2021年全球建築與施工狀況報告 》,建築行業占全球碳排放量的36%和全球能源使用量的37%,不論從生產材料、營建施工、使用者到拆除或是屬於新舊建築,皆是影響環境變化的關鍵項目。


以揭露環境層面來說,最主流的做法還是節能減碳,除了可以展現企業表現外,也能夠實際降低營運成本,從經濟面上帶來幫助,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關注綠建築,許多國家或綠建築組織為能夠使綠建築更為清晰明確,標準化了定義與流程,故而有了市面上的各個認證體系,其中USGBC 所設立的美國綠建築認證 LEED在全球廣泛使用,是最為知名且具公信力的評級制度。根據USGBC官方統計,截至2022年5月,全球已有181個國家註冊與申請LEED認證,其中總共有84,968個專案獲得認證。在如此廣泛的申請量與知名度下,以LEED認證的建築物作為ESG在環境上的表現佐證再適合不過。

為什麼選擇 LEED

通過 LEED 的完整綠建築認證架構無論是辦公室、廠房、店面或住家等用途,對建築物本身不只具有節能、環保、永續性,由於LEED確保使用者的舒適與健康,在出售或招租時也會更加受歡迎,此外,在設計時導入LEED,也有助於降低企業營運成本,更有效率的電力、水力系統和通風優化,將能大幅降低企業在能源上的支出,在建築物上的投資也能有效回收。


USGBC 官網統計 指出,通過LEED認證的建築物平均減少了34%的二氧化碳排放、25%的能源消耗和11%的用水,以及總計8000萬噸的垃圾掩埋量。另一項針對已通過LEED認證建築物的調查指出,在2015-18年間,這些建築物省下的成本十分巨大:能源上省下12億美元、水資源上省下1億4950萬美元、建築維護上省下7億1530萬美元、廢棄物上省下5420萬美元。


綜上述,參與或使用通過認證的建築物,是企業對環境永續的具體作為,對環境和企業品牌具有正向意義,增加資產價值,對於投資者而言,LEED 也具有衡量與管理其房地產ESG績效的公信力。

關於 LEED

LEED 能有如此高的公信力,主要來自於它對於能源和環境的重視,在設計、施工品質的嚴格控管。要拿到認證,得先通過整合程序、地點與交通運輸、永續性基地、用水效率、能源與大氣、材料與資源、室內環境品質、創新設計、區域優先等九大指標中每一項必要條件,才能藉由得到各級別所需的積分取得認證級、銀級、金級或白金級的認證,每項必要條件都代表對案件的基本要求,針對新建築與既有建築也有不同的規範門檻,這讓通過認證的建築物在各項指標都有一定的品質保證。

photo / LEED 九大指標。易境永續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整理製作。

像是所有新建築的設計必須超過ASHRAE(美國冷凍空調協會)定義的最低建築規範門檻,並且通過機械、電氣、管線和可再生能源系統的功能驗證。易境在LEED深耕多年,實務經驗豐富。除了具備USGBC會員資格外,同時也是全台唯一美國冷凍空調協會認證建築能源模擬師,技術背景紮實,全台首座LEED V4 BD+C白金級建築物──華碩立功大樓──正是易境輔導的代表作。


既有建築的則是聚焦在建築物使用後的效能。重點關注在永續策略,例如圍繞採購、綠色清潔和維護的政策,以及關於能源、水、廢棄物、室內空氣品質、使用者體驗和交通等類別的實際數據。在這段過程後所完工的成果,便是一個符合規格、高效、有彈性和更健康的建築,易境輔導通過的台北市指標型建築──台電大樓,即為全台最老的既有建築認證。


綠建築 與 ESG 的展望

為推動市場轉型,綠建築提供的完整評估框架,使全球數以千計的建築項目更為高效,減少對環境的破壞,讓空間更為健康,搭上氣候變遷與ESG推動的浪潮,LEED認證也成為許多企業在ESG中彰顯環境表現上的重要選項,而如今投資者對揭露的內容要求越來越高,包括更為清晰透明化且具實踐可能性的目標內容以及供應鏈管理表現等作為評分依據,在可預見的未來中,這波永續的浪潮不但會持續進行,也非常有可能會相互串接擴大,因此易境以前瞻性目光整合ESG、健康綠建築、建築物理環境分析與碳資產等部門,期望以專業知識底蘊與豐富輔導經驗,全方位提供客戶在永續方面的服務。

更多文章

An aerial view of a factory with smoke coming out of it.
22 Apr, 2024
減碳挑戰已成為企業必須面對的現實,而如何應對這一挑戰對於未來的永續發展至關重要。根據最新的調查報告顯示,企業對於減排目標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這反映了對於氣候變化的日益關注。 隨著環境部預計在2025年實施碳費徵收制度,企業面臨著更大的壓力來應對碳排放。企業將面臨整條價值鏈各個層面的巨大轉變。這意味著企業需要在更長的時間範圍內進行減碳投資。同時,企業還需要與供應商合作,共同尋找在財務上具有效益且可實現去碳化的解決方案。這種合作將需要企業採取積極主動的態度,共同探索創新的技術和策略,以實現永續發展目標。這將對排碳大戶,如鋼鐵、石化、水泥業等產業帶來直接影響。為了應對這一挑戰, 企業可選擇採取環境部指定項目或符合SBTi要求的方式自主減碳,以爭取優惠的碳費費率 。
28 Nov, 2023
整合 ESG 已經成為企業競爭優勢,尤其對於建立長期價值和回應利害關係人期望的企業而言,更需要積極尋求環境永續、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卓越表現,並藉由參與公正透明的評估標準來展現其對永續經營的承諾,進一步提高投資者、利害關係人和市場的信心。2009年於荷蘭成立的 GRESB,即是以投資者為本,致力於評估全球房地產業在 ESG 方面的表現,為金融市場提供可信且透明的ESG數據。
20 Oct, 2023
根據聯合國最新統計,去年全球約有7.83億人受飢餓所苦,糧食危機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於1945年10月16日成立,聯合國大會盼全球一起以行動戰勝飢餓、營養不良與貧困,自1979年開始將每年的這天定為「世界糧食日」(World Food Day),以關注全球糧食安全和農業發展,藉由各地組織活動宣揚每年推廣主題,今年(2023)的主題是:「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糧食之本。不讓任何人掉隊。(Water is life, water is food. Leave no one behind.)」提高全球對水的認識。 水是生命之源,每一滴水都是生命的基石,是植物的生命之源,也是動物和人類的生存所需,是我們的生存與健康條件,隨著全球人口的成長和氣候變遷的影響,水資源的可用性變得更加脆弱,許多地區仍面臨水資源短缺的挑戰,衍生出無數議題,以農業為例,水是農業的支柱,提供了糧食生產所需的濕度,一旦乾旱,農作物凋零,糧食供應將不足,水污染和水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加劇了飢餓的情況,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 飢餓是世界上最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每天都有數百萬人因缺乏足夠的食物而受苦,然而台灣丟棄的廚餘量卻高達79萬公噸,是東亞浪費食物之冠,而這其中這還不包含未確實分類回收的「黑數」廚餘,因此易境將10月份設定為「飢餓日」喚起同仁與夥伴們的意識,今年(2023)則是提出剩食宣言,從減少剩食開始,一步步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共同達成零飢荒的目標。 合理規劃食品採購,减少剩食 正确保存與管理食品,以减少食品腐壞的可能性 剩食積極再利用,分享或再製作成其他佳餚 鼓勵員工積極參與提出减少食品浪費的想法
Show More
Share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