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工廠如何走向綠色與健康?

a&s雜誌       ■文/易境永續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高科技工廠如何走向綠色與健康?

相較於商辦建築主要考慮品牌形象與員工體驗,工廠導入LEED綠建築認證更著重於節能減碳、資源效率與工作條件改善等層面。本文以台灣高科技工廠為例,解析工廠在營運條件下導入LEED所面對的挑戰、因應策略與整體效益。

文章出處:asmag 全球安防科技網 a&s雜誌 2025年9月號

文章連結:https://online.fliphtml5.com/kjcpb/xzrr/

▲隨著全球永續趨勢與ESG要求升高,高科技工廠正在從高耗能設施轉型為高效率、高健康與高韌性的綠色工廠(圖左)

▲工廠導入LEED認證,首重「節能減碳」(圖右)

文章轉載:


在過去,綠建築的應用多集中於辦公大樓與商業設施。然而,隨著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意識興起,製造業逐漸成為綠建築發展的新主力。其中,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認證的推動,正改變製造業工廠的建築思維。

根據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統計,近10年來工廠類型的LEED認證數量持續攀升。包括Prologis、GE、3M、Unilever、Tesla、BMW、Apple、台積電等國際製造企業,皆陸續將綠建築納入其工廠規劃策略,特別是在中國、印度、越南、泰國與台灣等亞洲製造重鎮,綠建築更成為出口導向企業的重要ESG與供應鏈管理指標之一。

 

工廠導入LEED認證,首重「節能減碳」

LEED是全球廣泛採用的綠建築認證系統,評估建築在能源、水資源、材料使用、室內環境品質等多方面的永續表現,鼓勵建築減碳、提升效率並強化使用者健康。隨著品牌客戶要求供應鏈資訊透明化,工廠建築的能源、水資源、碳排與員工健康等表現,已逐步納入企業的永續治理與風險控管體系中。導入LEED認證,不僅能提升企業的永續承諾,亦有助於國際採購競爭力的提升。

由於工廠具備高耗能、高用水等特性,在申請LEED認證時需特別重視「節能減碳」的指標,包括水資源管理、能源效能、碳排放控管及能耗監測等營運管理措施,並透過設備優化、回收再利用系統導入以及智慧能耗監控等策略,提升整體能源使用效率。再者,工廠往往以產線效率與製程穩定為優先,這使得在導入節能機制時,需格外權衡製程品質與環境效益。此外,工廠通常設置於遠離市區的區域,在基地選址時,應避免開發未受干擾的綠地,以保護自然生態,但也得同時考量員工通勤的便利性與提供綠色通勤措施。

 

高科技廠房:「用水」及「能源」效率是關鍵

高科技廠房多半具備高度潔淨、高能耗與精密控制等特性,除了生產環境需符合極高等級潔淨室標準(如ISO 14644-1 Class 5-7),嚴格控管空氣中微粒、溫濕度及靜電,確保產品品質與製程穩定之外,因製程仰賴大量超純水(UPW),並需有效處理與回收廢水,「用水效率」成為LEED 評估中的關鍵指標之一。

能源方面,如半導體業的光刻與蝕刻設備耗能甚鉅,對穩定電力供應依賴極高,因此導入能源管理系統(EMS)是提升效率並符合 LEED 節能標準的重要做法。由於廠房普遍高度自動化,更有利於整合智慧監控與能源系統,對應 LEED v4/v5 中的智慧建築與設施管理要求。

此外,高科技廠房員工長時間處於室內作業空間,對空氣品質、照明與噪音控制標準嚴格;同時,廠內使用多種高風險氣體與化學品,需搭配完善的儲存與通風系統。透過LEED的架構,可系統性提升廠房永續性與健康安全環境。


申請LEED認證的挑戰與因應策略 

挑戰:如何在「節能效率」與「製程穩定」間取得平衡?

在實務操作上,高科技產業申請LEED 認證時仍面臨不少挑戰。特別是在「能源效率」方面,由於對製程與精密穩定環境的高要求,很難降低高耗能設備項目用電。儘管在監測方面願意做到針對總耗能超過10%的項目,如替冰水主機、冷卻水塔、水泵、冰水泵、熱泵、鍋爐、熱水循環泵、風機、室內與室外照明、辦公區域插座等建立監控機制,整體能耗強度在達到 LEED 所要求的節能標準上仍有挑戰。

此外,在室內熱舒適、自然採光/通風、視野與照明等LEED對健康福祉的評估標準,與無塵室對空氣潔淨度與溫濕控制的高標準要求相衝突,也使得建築本體的被動式節能策略難以全面實施。因此,高科技廠房在推動綠建築認證時,如何在「節能效率」與「製程穩定」間取得最佳平衡,至今仍舊是一項難題,卻是值得突破的方向。

 

策略:綠電、節水、建材、選址

然而,隨著綠電採購、碳權交易與再生能源補償機制的日漸成熟,廠房將可透過太陽能、自發自用電力與碳中和方案,緩解高碳排壓力。另外,隨著AI節能技術的導入,例如智慧調控空調與照明、設備預測性維護、即時能耗分析等,預計不久的將來,在能源效率方面將能實現更動態的能效管理。

為彌補能源效率上的限制,高科技工廠會選擇從節水、材料與基地選址等層面投入更多永續策略。在水資源效率方面,除了安裝進階水表與高效設備外,實施冷卻水塔再利用與水質優化處理,將循環次數提升至10次以上,或達成年補水替代率20%以上,也是目前在用水效率上採取的措施。

在建材部分,也開始將建築生命週期相關衝擊進行更多的減量措施,譬如重複利用舊建材、採用具環境產品宣告(EPD)的永久建材、使用再生與在地來源的鋼鐵與水泥,並落實營建廢棄物的管理,以減少資源浪費。同時,透過選擇已開發用地作為基地,降低對自然環境的干擾,並進一步保護原生綠地與生物棲地,以促進基地的生物多樣性。此外,也會導入綠色基礎設施,如雨水管理系統、減緩熱島效應與光害的設計,兼顧碳排放控制與基地環境品質的提升。

 

從高耗能到高韌性綠色工廠

隨著全球永續趨勢與ESG要求升高,高科技工廠正在從高耗能設施轉型為高效率、高健康與高韌性的綠色廠,LEED認證的推動不僅提升建築與製程的資源使用效率,更彰顯企業在環境責任上的長期承諾。

未來,再隨著WELL(健康建築)認證的導入與智慧工廠技術的深化,綠建築將不再是形象工程,而是製造業營運韌性、人才永續與競爭力的重要基石。台灣作為全球高科技與半導體重鎮,也正處於這場產業轉型的關鍵位置,透過結合在地實務經驗與國際認證標準,將有機會打造兼具綠色、智慧與健康的新世代製造基地。

 



作者: 易境 永續 2025 Sep 16
a&s雜誌 ■文/修蓉芳 易境永續:以能源模擬為起點,打造建築永續新境界
作者: 易境 永續 2025 Sep 9
2025/08/04 ESG知識庫 作者: 裴有恆 Rich ESG綠色轉型-從規劃到營運,打造永續建築的雙重驅動力
作者: 易境 永續 2025 Sep 9
2025/08/02 工商時報 呂晏慈 職場達人-易境永續執行長 何宗翰跨出舒適圈 扮綠建築引路人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