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綠色轉型-從規劃到營運,打造永續建築的雙重驅動力

2025/08/04   ESG知識庫  作者: 

ESG綠色轉型-從規劃到營運,打造永續建築的雙重驅動力

文章出處:2025/08/04 ESG00-ESG知識庫

文章連結:https://esg00.com/210819

文章轉載:

近年來,隨著全球對氣候變遷、能源轉型與企業社會責任議題的日益重視,ESG(環境 Environmental、社會 Social、治理 Governance)已不再只是企業形象塑造的附加價值,而是邁向永續經營的基本門檻。尤其在建築產業領域,其涵蓋從建材製造、工程施作到建築物營運整個生命週期,碳排放總量占全球總排放的超過三成,顯示其在減碳策略中占有關鍵地位。台灣企業在此趨勢下逐步嘗試從建築設計到營運全流程,導入數據驅動與科技應用,以建構符合ESG理念的智慧永續建築體系。


YouTube 頻道《ESG 永續e起來》第73與第76場,分別邀請了專注於建築設計階段永續策略的何宗翰與投入智慧建築營運管理的林顥蒼,分享其企業如何透過專業顧問與科技解決方案,協助客戶實踐淨零碳排的永續藍圖。


一、永續建築的起點:何宗翰的「模擬設計」與「標準導入」

在建築生命週期的最前端——規劃與設計階段,若能預先納入環境影響評估並導入國際永續標準,將可有效降低日後的碳足跡與改造成本。何宗翰所屬的公司為台灣在健康與綠色建築領域的領先顧問機構,亦為國內首間導入全球不動產永續評比標準 GRESB 的企業。


環境(E)面向:從模擬預測到具體量化的設計工具

透過電腦模擬技術,團隊將原本抽象的建築設計概念,轉化為可量化的參數,進而輔助決策。例如:

  • 微氣候變化分析:預測建築對周圍風場、氣流動線的影響,避免造成風洞效應或通風阻礙。
  • 日照與陰影模擬:計算建物陰影對周邊建築與人行空間的影響,同時考量日照對住戶心理健康的正面價值。
  • 熱輻射評估:量測建築各方位表面吸收太陽輻射的強度,藉此規劃窗戶配置、選擇玻璃材質或遮陽設備,以平衡景觀與節能效益。
  • 碳排放預估:針對不同設計方案,量化其對總碳排的潛在影響,使開發商能及早做出低碳選擇,避免未來因碳排過高而需付出高額改善成本。

舉例而言,某住宅專案透過導入地下通風井、綠牆設計、遮陽格柵與開窗策略的整合模擬,成功將每年預期碳排減少約17公噸,相當於近50棵成年樹木的年吸碳量。


社會(S)面向:以WELL for Residential 標準導向健康生活

環境永續之外,居住健康亦是現代住宅不可忽視的重點。該公司積極推動 WELL for Residential(WFR)健康住宅標準,該標準由國際知名健康建築研究機構 IWBI 制定,根據醫學與環境科學的多項研究成果,提出如空氣、水、光、噪音、熱舒適度、營養等七大核心要素。

在住宅應用方面,WFR 標準具體要求如:

  • 廚房排油煙機需具足夠風量並直排戶外;
  • 門窗需具氣密功能防止空污;
  • 浴室設有兒童防跌裝置;
  • 室內嚴禁使用明火,以防產生PM2.5與有毒氣體。

值得注意的是,WFR不設等級制度,達到40分即為通過,且認證為終身有效,極具實用性與商業價值。隨著消費者對健康住宅認知提高,這類標準也成為開發商區隔市場與提升房價的策略工具。


治理(G)面向:以GRESB強化組織治理與永續績效

除了個別建築項目的設計與建造,企業整體的ESG治理結構亦是永續轉型的重要面向。GRESB(全球不動產永續基準)評比針對企業層級的資產開發與管理流程進行ESG表現評估,是國際投資人衡量房地產與基礎建設投資永續性的指標工具。

何宗翰指出,導入GRESB能讓企業具體掌握自身在ESG各面向的強項與缺口,藉以改善內部管理、吸引綠色資金、並取得永續連結貸款(Sustainability-Linked Loan),降低融資成本。根據研究顯示,GRESB評分每增加10分,基金投資報酬率可提升0.852%,在日本地區,參與GRESB的REITs市占率已超過99%。


二、營運階段轉型:林顥蒼的智慧建築數據治理系統

當建築落成並投入使用後,營運階段的能資源消耗與排碳控制,成為企業能否持續維持ESG績效的關鍵。林顥蒼所屬公司開發的 MiEcoMatrix ESG 智慧建築解決方案,即是為了解決建築物在日常營運中面對的能源使用效率、數據整合困難與ESG揭露成本高等問題。


解決痛點:從人工盤查轉向智慧治理

多數企業目前對ESG的管理多停留在「報告義務」階段,透過手動收集水電資料、計算碳排,卻無法有效掌握實際能耗的分布與異常。林顥蒼指出,這就像一個人知道體重過重,卻無從得知熱量攝取與消耗的來源。

MiEcoMatrix 的設計核心是「資料驅動治理」,整合來自冷氣、照明、門禁、監控、維運、空品偵測等不同系統的資訊,建構單一平台進行即時監控、資料儲存與分析,解決資訊分散與無法橫向串聯的問題,讓企業得以從過去被動「回報式ESG」,轉變為主動「行動式治理」。


AI技術導入:即時預警與自動決策

平台透過安裝於現場的感測裝置,每15–30秒蒐集一次資料,利用邊緣運算設備即時預處理,避免雲端擁塞。同時導入AI模型,學習不同設備的耗能模式、碳排趨勢與異常行為,自動提供預警與決策建議。

例如:

  • 當AI偵測到空調耗電異常,會比對室內人數、氣候資料與其他時間段記錄,推斷是否為不合理使用;
  • 若偵測到 CO₂ 濃度過高,系統可自動提高新風機轉速或打開對應區域窗戶;
  • 對於老舊建築設備,AI亦可透過影像辨識(如傳統電錶指針)完成資料數位化,大幅擴展應用場景。

該平台目前可彈性部署於雲端、本地端或搭配邊緣運算節點,適用於營運總部、社區型建築、工業設施、交通場站等多樣場景。

 

三、雙軌並行:實現從設計到營運的完整永續路徑

何宗翰與林顥蒼兩位專家代表了建築永續實踐中「前端設計」與「後端營運」的雙重驅動力:

  • 前端規劃與預防:透過模擬預測與標準導入,優化設計、降低隱含碳。
  • 後端監控與優化:透過即時數據監測與AI決策,實現營運碳持續減量。

兩者相輔相成,讓企業的ESG實踐從僅止於「揭露」進一步深化為「行動」,將永續真正融入商業模式,而非成為僅為應付法規的作業流程。對於既有建築亦可進行能源稽核(Energy Audit),盤點耗能來源,逐步改善達成目標。



永續轉型不是一蹴可幾,而是需要持續創新與滾動調整的長期工程。台灣企業不必等待法規壓力,而應從最熟悉的建築場域出發,善用專業顧問的前期參與與智慧科技的後端賦能,從數據收集開始,逐步建立可管理、可量化、可優化的ESG系統。唯有如此,企業方能在全球永續轉型浪潮中,佔有一席之地,邁向淨零未來。


作者: 易境 永續 2025 Aug 5
2025/08/02 工商時報 呂晏慈 職場達人-易境永續執行長 何宗翰跨出舒適圈 扮綠建築引路人
作者: 易境 永續 2025 Aug 5
全球ESG標竿 GRESB落地蘇州, 搭建資產與投資者的永續橋梁
作者: 易境 永續 2025 Jul 24
住展雜誌專欄 零碳未來怎麼走? 綠建標準更新求解方
Show More